你可能沒聽過這間店,連捲捲當初也完全沒注意過。 但就在一場「高雄眷村美食大賽」中脫穎而出,拿下特優獎後,「一合居」的名字才開始在饕客間流傳開來。 這家低調的北方麵食小店,沒什麼裝潢,卻靠著一張張現做的饊子餅、捲餅、蔥油餅、還有超涮嘴的「啥鍋」,把人吃到回不了頭。 土豆哥平日午餐都會常常報到。聽說鳳山也開了一家,不過那是弟弟開的,本店在這邊,則是哥哥親自掌廚。 「一合居」座落在住宅區裡,所以店附...
這間位在一心二路上,靠近民權路的粿富灶咖,因為剛開幕時剛好路過,發現有很特別的招牌及漂亮的裝潢,所以就好奇地找時間過來用餐。主要專賣台灣傳統的美食:古早味蘿蔔糕、芋粿巧、碗粿、油飯、麻油雞飯等,一間供應平凡樸實的台灣古早味傳統餐點,卻可以在店面既明亮漂亮,又有冷氣舒適的環境用餐,當然一定要來捧場一下。 除了室內有座位外,戶外騎樓也有兩桌。不過高雄最近天氣炎熱,坐室外用餐,是很痛苦的事。 店名取得不...
這間位在民權二路上的小店「丞食餃吱」,是土豆拿鐵上個月新發現的,開店還不到一年,平日上班中午午餐已來外帶3次了,主要供應各式經典口味的水餃外,還提供各式手作餐盒,餐盒每天供應兩種口味,週一到週五每天會變換不同餐色,周末假日則公休,顯然是為附近上班族而設立的。 小店門面有稍微裝潢,乾淨明亮,感覺完全不像是一間便當水餃店。店內僅有少數座位可內用。前面的小窗口,就是點餐、取餐的位置。旁邊的液晶螢幕顯示這...
我們是從「做牛吃麵」這個名字開始認識這家店。某天,土豆拿鐵的同事忽然提起,他心中的高雄牛肉麵排行榜,第一名悄悄換人了。 新王者,不在熱鬧市區,不靠網紅宣傳,只藏身於前鎮區天山路的一條小巷裡,甚至連招牌都還沒有。他說,是無意間吃到的,卻一吃驚豔! 我們心裡的雷達立刻響起。尤其對我們這群牛肉麵重度愛好者來說,排名動盪不安是一件大事。於是,我們挑了端午連假的第一天中午,像是赴一場吃的朝聖,走進了那條前鎮...
現在回顧文化中心周邊的好野菜,還記得第一次吃大概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全素餐廳還不像現在這麼多,更別說像滷味攤一樣,可以讓你自己夾、自己配的這種模式。 這家店在2017年就悄悄開業,當時我心裡還想:「素食能開成這樣,價格較高一點,真的會有人來嗎?」 結果人家一路挺到2025年,不但活下來,還越做越穩,客人也越來越多。 我想,會一直有人回來吃,不只是因為它是蔬食,而是因為它真的好吃、乾淨、選擇多...
某天下午到龍華市場裡晃晃,想找個小吃止飢,看到眼前這家 東慶北堂烤包子 有人排隊於是好奇趨前一探。 包子很常吃,但我們還是頭一回看到烤包子,上網搜尋發現這間已是龍華市場開了11年的人氣小吃攤, 主打每天手工製作,皮薄餡多,口味選擇也不少。 煎台上將包子皮煎得金黃焦脆。 我們點了黑胡椒乳酪包, 入口滿滿胡椒味,很多洋蔥, 內餡是台式調味,灑上芝麻更是香氣十足。 不過,內餡湯汁非常滾燙,小心爆漿燙到舌...
十幾年前,捲捲第一次吃到這碗蕎麥冷麵,就被那樸實卻深刻的美味收服;更驚訝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價格居然還是50元! 藏身巷弄裡的【鶴笙麵屋】,是只有在地人才懂的低調傳奇。 由一對溫和又親切的夫妻經營,二十多年來不漲價、不跟風,只專注於一件事:把最純粹的蕎麥麵做到最好。 甚至每天跑到高雄、屏東、台東山區,向原住民或自家契作農友拿最新鮮、無污染的蔬菜。食材好壞,全都攤在眼前,看得見也吃得出來。 位在三...
平日上班忙歸忙,午餐時間一到,土豆拿鐵就會利用中午短短的空檔挖掘公司周邊的美食。這天中午,土豆哥和同事們目標鎖定位在三多商圈附近仁義街上的【TAGL Deli 義式羅馬豬肉卷專賣店】! 這家店的故事很有意思。老闆一開始是在自由黃昏市場擺攤,主打義大利傳統的 Porchetta 羅馬豬肉卷,用香料醃製、低溫烘烤的方式,把台灣人習慣的豬肉,變成了一道帶有歐洲街頭風情的料理。 當時很多人專程跑去市場找他...
每隔一段時間,捲捲總會到內門紫竹寺走一走、拜拜,找尋那一份我們都說不清楚的「安心」。然後回程幾乎都是固定路線順遊旗山老街,隨便吃吃、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事。但說實話,這樣走了幾年,旗山對我而言,有點像是一本翻到熟爛的書,每一頁的風景我都能默背下來。 直到這一次,土豆哥像發現寶藏帶我來到這家西安風味小館。 招牌上寫著since1998,年輕的老闆他說自己是2020年接手的,母親是西安人,早些年就在做麵...
說真的,這年頭吃東西不只是要「好吃」,還要「吃得安心」,在高雄鼓山區農十六附近,我就遇上了這麼一間餐廳,名字直接寫出它的底氣:不凡水餃。 先說最震撼的,這裡的水餃,比外面的大兩倍不只,而且全部手工現包,一上桌就能感受到那股沉甸甸的扎實感,彷彿每顆餃子都在說:「我不是普通的冷凍水餃,我是不凡水餃」。 不凡水餃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連鎖冷凍餃子店,是由高雄知名的放牧雞蛋品牌「蛋ㄕˋ幸福農場」所打造,從選材...
開業於1991年9月的貓城南洋風食印度餅至今是高雄知名的下午點心,開業30幾年來一直是我每回逛完漢神百貨後,或是來到附近必來打牙祭的地方。也是捲捲最愛的下午茶點心之一。他們家的印度餅真的好吃,酥皮蛋香餅皮又很有韌性。 貓城印度餅原本只是開在服飾店騎樓下的小攤位,在2013年12月把店面租下擴大經營。曾經有段時間公布將營業至2021年2月底歇業。哭倒一票人,不過沒多久於當年4/29又重新開業了,升級...
高雄勞工公園旁靠近滇池街這附近,本來就有聚集好幾家歷史悠久的中藥店及草藥店。 而在自來水公司服務所旁邊的滇池街裡面的這一間「回春青草茶」,就位在一排傳統透天厝裡,原本是一間國術館和青茶舖,經過半個世紀,目前由第三代年輕人將原本的國術青茶舖傳統老店加入了創意後,脫胎換骨轉變為現代健康飲料,並推出古早味雜菜餐食。 全新的門面,但卻保留了上方古老的招牌,新舊交雜也不違和,但卻也令人很好奇的...
高雄鹽埕區,駁二藝術特區的熱鬧與觀光人潮之外,有一條不那麼起眼的巷子,裡頭藏著一間只在每週六才會冒出蒸氣的包子鋪,巖手作包子饅頭。 它沒有明亮的燈箱,也沒有招牌響亮的slogan,有的是老闆用「副業」的姿態,做出來的真心實意。平日來,是買不到現蒸包子的,只賣冷凍;要吃得熱騰騰、剛出爐的那一口滿足,非得選在星期六。這天是唯一的上蒸籠日,也是熟客們自動報到的日子。 附近居民幾乎都成了熟客,觀光客也會慕...
高雄有很多越南料理餐廳、小吃攤,通常都以河粉為主,越南法國麵包只是菜單中的一個小點心。 位在前鎮區草衙一路的這家【娜娜越南法國麵包nana BÁNH MÌ】卻是以BANH MI(越南三明治)做主打,店主『娜娜』是嫁來高雄的越南新住民,因為吃遍了住家附近所有的越南法國麵包,卻尋不到記憶中習慣的美味,於是自己動手做起麵包。 雖然她的父親在越南已有開業20年的麵包店,從小耳濡目染也會做,但礙於台灣的氣候...
來到高雄的「包好吃 BAO HOUSE」,你會發現原來刈包也能玩出這麼多新花樣!這間店從鳳新高中搬到復興三路27號,選址就在IKEA附近,成了附近住戶、軟體園區的美食地圖。老闆過去長年在海外工作,把在各地吃到的好味道研發新口味融入傳統刈包中,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口味。十種口味讓人選擇障礙爆發,從異國風情到台味混搭,讓人刈包也可以吃出國際範!怪不得美食節目都來報導,簡直是讓傳統刈包變得潮起來啦! 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