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有很多越南料理餐廳、小吃攤,通常都以河粉為主,越南法國麵包只是菜單中的一個小點心。 位在前鎮區草衙一路的這家【娜娜越南法國麵包nana BÁNH MÌ】卻是以BANH MI(越南三明治)做主打,店主『娜娜』是嫁來高雄的越南新住民,因為吃遍了住家附近所有的越南法國麵包,卻尋不到記憶中習慣的美味,於是自己動手做起麵包。 雖然她的父親在越南已有開業20年的麵包店,從小耳濡目染也會做,但礙於台灣的氣候...
來到高雄的「包好吃 BAO HOUSE」,你會發現原來刈包也能玩出這麼多新花樣!這間店從鳳新高中搬到復興三路27號,選址就在IKEA附近,成了附近住戶、軟體園區的美食地圖。老闆過去長年在海外工作,把在各地吃到的好味道研發新口味融入傳統刈包中,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口味。十種口味讓人選擇障礙爆發,從異國風情到台味混搭,讓人刈包也可以吃出國際範!怪不得美食節目都來報導,簡直是讓傳統刈包變得潮起來啦! 騎...
高雄正勤社區有一間叫「口福鮮魚湯」的小餐館,說是什麼老饕才知道的隱藏版,其實也不用那麼誇張,這就是那種你上班中午想吃點熱騰騰,再配上各式小菜,不用想太多的地方。 土豆哥跟同事一夥人開車來,旁邊就有停車場,路邊停車格也多,沒那種繞半天找不到車位的火氣。 這間店沒裝潢什麼特別的,就是空間寬敞,簡單方便,一進去就是那個熟悉的味道:滷肉香、魚湯香、熱炒香,混在一起,聞了就餓。 這裡的價位很實在,不貴,份量...
前陣子幾次晚上開車經過新興區中正路,一間2024年6月新開的店吸引了我注意。『松雞湯』大大的招牌一點都不低調,不時看到裡頭坐了不少人。 兩間打通的店面,寬敞不擁擠,用最簡單的方式招呼客人:白光燈、冷氣夠涼,沒有花俏裝潢,桌椅一擺就能開賣。這樣也好,反正雞湯才是主角。 店裡附近都是商辦大樓,所以常看到一兩個人、一小桌上班族來吃飯。這不是什麼慶生餐廳,而是外食族下班後最需要的慰藉:不油不膩的雞湯鍋,吃...
有些店,是你經過很多次都不會主動走進去的。高雄前鎮區的這間「對麵鍋燒」,就藏在這樣的角落裡。雖說位在三角窗的好位置,但外觀神秘又低調,門口緊閉、看不到內部一點光影,乍看還以為是什麼高檔的日料店。若不是好友前幾天搶先去吃過,連聲說「很好吃,一定要去」,我可能還是會走過門口,繼續去找更「有把握」的午餐選項。 但人生很多時候,就是要聽一下朋友的推薦。 餐廳名字叫做「對麵鍋燒」,這條路不熱鬧,沒有排隊美食...
才剛從香港回來,心還沒飛回來,嘴巴倒是先想念起那裡的味道。三天兩夜真的太短,飲茶未盡,街巷未走透,小店也才剛暖胃,就得打包回程。 就在這個港味餘韻還在口中迴盪的時候,我們去了一家藏在高雄仁愛二街的發記茶廳。 發記茶廳開業其實不算新,2021年就悄悄搬來這裡了。更早之前,2015年原本在四維二路開業,算是老字號了,只是一直低調。 週五、六、日的晚上才營業,一週只開三天,像個不願被人打擾的老朋友,要遇...
現在的餐廳,花樣多,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我倒偏愛這種實實在在、用平價打動人心的小店:姥三寶裕誠店。 姥三寶裕誠店2024年七月才開幕,老闆不走浮誇路線,講得清楚明白:讓人用比較少的錢,也能吃得飽、吃得開心。 內用白飯和飲料免費喝到飽,冷氣涼,一整個人生幸福指數飆升🔥 姥三寶到底是哪三寶?就是麻辣燙、龍骨燙、辣乾鍋,新增姥泰泰鍋,點完後熱騰騰現煮上桌。 每樣平均二十元上下,這價格幾乎已是物價騰漲年代...
位在三多一路的「巧來香港雲吞麵」一直是捲捲想去品嘗的口袋名單,也因為之前許多朋友都曾特別跟捲捲推薦過,認為巧來的料理,不僅好吃,用料也很實在,最重要的是又很有香港道地口味,所以我們終於在淺幾天的周末中午,特地來用餐。巧來香港雲吞麵主要供應各式撈麵、湯麵及滷點,其中港式雲吞、蘿蔔糕、麻辣鴨血、咖哩魚蛋最首歡迎。 餐廳空間不大,有冷氣,幸好我們來得早,不然座位少,很快就客滿。 菜單 ▼魚蛋雲吞撈麵 1...
那天,我只是想去文樂龍修個手機。店的斜對面,有一間外觀很像咖啡館的店忽然吸引了我的目光【晴天包子】。名字聽起來就讓人心情好,第一眼直覺,它更像是一間日式烘焙坊,甚至有幾分咖啡館的空靈氣質。乍看與「包子」這二字,竟有些難以聯想。手機店老闆說這家生意很好,而且是從台南紅到高雄來的。 好奇心驅使我走近入內。店內清爽明亮。 一進門,還來不及開口,熱情的店員就笑著端來試吃的包子,不是一小口,是四分之一顆那種...
位在鹽埕區的「阿凡沙茶麻醬麵」主要供應招牌的沙茶麻醬麵,口碑很好,黑白切、滷味也是好吃必點,尤其沾上店家特製的沾醬,更是美味。旁邊就有一個收費停車場,平時還算是好停車。 小麵店的外觀看起來真的很平凡一般,所以我們就笑稱,難怪店名叫阿凡。 店內用環境還是很不錯,雖然座位數不多,只有5張桌子,但是仍有冷氣空調,環境維護的乾淨明亮。 ▼菜單 ▼滷味、黑白切(切仔料),都放在冷藏櫃內,感覺衛生且擺放整齊。...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最容易懷念的,往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那個「一家人還在的時候常去吃的地方」。 有些餐廳,就像人生裡一段熟悉的旋律,你未必時常聽,但一響起,就讓你想起誰坐在你對面,點了什麼菜,笑過什麼話。 在高雄,有這麼一家江浙餐廳,曾三次歇業、又三次重啟,三十多年來,仍默默在三多四路守著一張張熟客的記憶拼圖。它叫【祥鈺樓】。 關於祥鈺樓: 說起高雄的江浙菜館,三五十年來,人事已殊、門面換過幾輪,唯...
外國 當美食當前,最怕的不是卡路里,而是「竟然沒吃過?」 身邊總有那麼幾位吃貨朋友,他們像是移動的美食雷達,總能發掘我們從未察覺的隱藏好店。這次聊天時才知道,苓雅區四維三路上竟然有間由外國老闆與台灣闆娘經營的麵包店【二本 帕尼尼三明治UrbanSourdough】。這間店的特點不只是法式手作麵包,還有騎樓現做的帕尼尼三明治,讓人忍不住想來一份。 在2022年8月,Urban Sourdough悄悄...
那天午餐,原本只是一場和美良家雞湯的相遇。溫潤的雞湯入胃,帶著些許滿足,也帶著幾分懷舊的餘韻。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卻瞥見了對面的小攤,方家古早味雞蛋酥。 這名字不陌生,只是距離上次吃雞蛋酥,已記不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這樣的時刻,不適合多做掙扎,於是順手買了兩個,當作飯後點心。 老闆娘手腳俐落地炸著一顆顆渾圓的小金球。我一邊好奇地看,一邊好奇地問,才知道這家小店已經開業70年了。他說她老公就是全台第一...
當一扇門關上,另一扇窗在市場打開 苓雅市場人潮滾滾,攤位擠擠,如今竟然鑽進了一家手工義大利麵店,店名「義點點 a little pasta」。這名字有趣,帶著一點可愛的輕盈,然而味道卻一點不含糊。 開店的主廚,不是無名小卒。高雄的饕客或許還記得「猶大獅廚」,那間曾經是預約制的私廚,帶著法式細膩,做著讓人驚嘆的料理。然而,2024年8月,私廚告別,主廚換了模式,轉戰市場。上帝關了一扇門,必然開啟另一...
你還記得高雄大同醫院對面的「珍珍珍拉麵」嗎?現在那個三角窗位置2024年10月換上了一個新招牌【豚十三福岡拉麵】,整棟建築立面被包覆得氣勢非凡,還有一個立體拉麵模型,遠遠就像在招手:「快來吃我!」這種視覺攻勢,讓人即使沒餓也會有點心動。 店內空間不大,只有一樓吧檯區和兩桌四人座,整體氛圍簡潔有力,不囉嗦,就是要你專心吃麵。 店家臉書標榜十三年研發、六小時大火熬煮、每小時1200次機器攪拌…… 這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