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鼎泰豐 漢神巨蛋B1。味道是時間的見證者
這些年,物價節節上升,連便利商店的便當都快逼近百元大關,曾經讓人猶豫的鼎泰豐,反倒成了「物有所值」的代表。不是因為它變便宜了,而是因為它從沒讓人失望過。

2013年,漢神巨蛋的鼎泰豐開幕。那一年,高雄開始有了與台北同步的排隊現象。一間來自台北的包子店,竟能在南台灣的百貨美食戰場中,一戰成名、穩坐冠軍寶座,年年滿座,十年如一。
從那時起,它就像金雞母一般,每天從開門營業就開始排隊,直到打烊都還有人願意等。即使餐飲市場風雲變幻、品牌更替迅速,它依然穩穩站在那兒,屹立不搖超過十年。這裡,似乎感受不到經濟下行的陰霾,也沒有消費緊縮的焦慮。


還記得剛開幕時,鼎泰豐給人的印象是「高不可攀」的精緻。幾顆小籠包要價不斐,排骨炒飯也不便宜,但如今走過物價翻倍、生活壓力劇增的這些年,回頭看,那份價格,反倒顯得合理,甚至「很可以」。
我每次點的幾乎都是老三樣:小籠包、排骨蛋炒飯、雞湯。沒有創新,也不需要驚喜,它們給我的,是另一種更難得的「確定感」。

▼小籠包 10顆
不論來幾次,桌上一定都有這一道的。而且還可以選擇點5顆或10顆的份量。
圓圓滾滾好可愛,蒸熟後皮子透亮,精神十足!隱隱約約還能看到裡面的肉餡和湯汁。

小籠包咬開的一瞬間,湯汁盈滿舌尖,皮薄餡嫩,是技術與時間的結晶。每一顆都長得一模一樣,像被同一雙細膩的手捏出來,讓人吃得起敬。

芝麻包

▼排骨炒飯
排骨炒飯就是那種「會懷念的日常」:炒飯粒粒分明、蛋香四溢,排骨酥香入味,外酥內嫩。吃起來不會讓人驚呼,卻總在你以為快忘了它時,又忍不住想再吃一次。

▼銀耳四寶甜湯(冰)

▼人氣小菜
豆芽菜,配上冬粉、海帶與豆乾絲,服務生推薦的,說是高雄巨蛋店 點菜率最高的一道小菜。

▼蟹粉小籠包

▼蝦肉煎餃

外皮焦脆,一整尾的蝦內餡飽滿,口味也不會過鹹。

▼油豆腐細粉
油豆腐和冬粉加上鮮肉百頁捲

▼酸辣湯

很多人說現在景氣不好、餐廳難做,但鼎泰豐好像從來不在這個脈絡裡。它就像一座日常裡的燈塔,不需要招牌菜變來變去,也沒有浮誇話術,就是用實力,撐過每一個週末、每一個年節、每一個等待的隊伍。
我常覺得,鼎泰豐不只是一家餐廳,它更像是生活裡的一個「儀式感」據點。你可以什麼都不點新菜、什麼都不換,卻還是吃得很滿足。因為有些味道,是不必創新、不須更動的,只要不變,就足以慰藉人心。
所以每次我到漢神巨蛋,不想想太多,我總會來這裡。因為這裡賣的,不只是小籠包、炒飯、雞湯,更是一種 「我知道你一直在」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