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鮪魚海產粥 四維路vs福建街。騎樓海產界的老錢聚會所,沒店名、沒冷氣,卻讓高雄老饕願意熱到出油也要吃!

分享

這年頭,什麼都得取個名字、設個帳號、弄個logo才叫有品牌感,但偏偏高雄這家藏在四維路與福建街交叉口的海產粥攤,名字都懶得取,照樣天天客滿。

它沒有店名,沒有菜單,沒有冷氣,連「價目表」都只是攤車前貼了一張紅色紙條寫幾樣代表作,剩下的,全靠你自己走過去問老闆。
沒錯,這裡是用嘴巴點菜、用眼神報菜、用命運決定今天有沒有你想吃的魚。

但就是這麼一間「什麼都沒有」的無名小攤,卻成為建設公司老董、老饕伯伯、懂吃不愛拍照的人最信任的口袋名單。

開了十幾年以上,沒有一點網路行銷,完全靠一碗鮪魚海產粥和鮮魚湯,把高雄人的心收得服服貼貼。

店家招牌就這麼簡單

鮪魚海產粥01

你看到的是騎樓,你吃到的是港邊的味道

整家店藏在騎樓下,僅四張圓桌,風一吹,連廚房炒菜的味道都會參一腳進來。
但你以為這裡很寒酸嗎?錯!你看到的是B格,你沒看到的是賓士和Lexus停在馬路上。

2025的價目表

整個價目表就靠攤車前那一張紅紙,上面寫著幾道比較穩定供應的招牌菜。

其他的?請你走向老闆娘,她會打開一旁保麗龍箱子,像開盲盒一樣讓你看今天有什麼貨色。

有些是現流的、有些是手釣的,價格也會報你「今天行情」,時價海鮮,尊爵感滿點。

我瞬間體悟到:這不是點菜,根本就是進入高雄版的熱炒無菜單 omakase 模式。

不是只有粥好吃,熱炒強到可以單飛

雖說招牌是「鮪魚海產粥」,但這裡其實是熱炒系海鮮小館偽裝成路邊攤。
每一道都像「媽媽去市場挑好料、爸爸下廚開大火」的感覺,有家的溫度但更專業。

來這裡吃,不只是吃味道,是吃食材的誠意。

蒜苗豬肉

香炒雞肉

炒青菜

只是與蒜頭拌炒一下,炒得味道卻是很好吃。

炒野蓮

鮪魚海鮮粥

粥一上桌,是那種看起來清清淡淡、但你只要喝一口湯就會心跳漏拍的路線。

湯頭第一口下去,整個人像被海風洗了一遍,清甜、溫潤,還帶一點蔬果的回甘,這不是「味精甜」,是絲瓜加蛤蠣熬出來的甜,很克制,很有底蘊。

白飯吸飽湯汁後依然保有米心口感,不會整碗糊成一團「老兵稀飯」,而是粒粒分明的溫柔版海鮮飯湯。

你一口湯、一口飯,湯汁滑入米心,鮮味像是在你舌頭上跳探戈。

裡頭的料也沒有客氣,蝦子給得新鮮,鮮蚵肥嫩沒有腥味,絲瓜處理得剛好不爛,蛤蠣小巧但湯底的靈魂顯然靠它撐著。

鮪魚肉稍微紮實了一點,不像鮭魚那麼油潤,但吃起來帶有原始的厚度與鮮度,是那種「你越咬越覺得它有話要說」的魚肉。

吃到一半,土豆拿鐵突然冒出一句:「就是這個味道,我很久沒吃到這種粥了。」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非常真誠,不是那種「好吃欸」的敷衍,而是「味覺被時光機啟動」的那種。

我看著他一邊吃一邊眼神泛光,突然明白,原來一碗海產粥,也可以是人生的記憶備份。

鮮魚麵線 (三角魚)

這裡的規則是自己挑魚、老闆現殺、現煮麵線給你。這一鍋端上來的鮮度,真的直接拉高整場的標準。

這天的魚肉是三角魚,肉質細緻、Q彈、有彈性,幾乎沒有一點腥味,你可以專心咀嚼它的甜,不用分心處理海味驚嚇。

搭配的是簡單的麵線湯底,清清爽爽,整碗像是在看日劇時泡腳那樣舒服。

我吃第一口的時候,嘴巴還在說「哇,好嫩哦」,第二口就默默閉嘴了,因為已經進入沉默吃貨模式。

這碗看似簡單的鮮魚麵線,不只是配角,而是一場海鮮日常的高級演出,你只要親眼看到那尾魚從保麗龍跳上鍋,再從鍋子跳進你心裡,就知道什麼叫「活著就是新鮮」。

烤小卷

結語 這碗鮪魚海產粥,會讓你明白,有些餐廳不需要名字,就能變成傳說

你以為這裡只是間騎樓小店,其實它像一個熟人才知道的秘密據點,有點像是老饕們的地下聚會所,也像是高雄的「海味私廚」。

這裡沒有空調,沒有氣派裝潢,也沒有小鮮肉店員微笑送菜,但有的是一種讓人願意再回來的熟悉與深度。

它有真正懂魚的手藝,有每日現流的魚貨,還有不靠名氣、全靠實力的存在感。

有些味道,是吃完會讓你馬上分享在限動;

但這家店,是那種吃完你只想默默放進口袋名單、不想跟太多人說,怕以後自己也沒位置坐。

畢竟,在這個名字都可以亂取的年代,能靠味道被記住的,才是真的厲害。

鮪魚海產粥02

四維路鮪魚海產粥 店家資料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128號。
07-331-3631
11:00-14:00,17:00-19:30
週日休

鮪魚8

鮪魚海產粥04

12年前的價格

鮪魚海產粥05

很妙的店家名片,用手寫的。

鮪魚海產粥10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1. 不推這家,老闆出菜沒按照順序,我們比隔壁桌早到,但因為隔壁桌是老闆朋友,她們的菜都比我們早上,跟老闆反應,老闆還說他們比我們早點,我明明看到他們在我們點完才到魚箱那邊點菜挑魚。

留言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