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Li.nu。誰說港都不能擁有東京級感動?來自東京Bon.nu 姐妹餐廳。米其林指南推薦 心甘情願被征服!高雄Fine dining

分享

這次我要先說結論!

吃完高雄 Li.nu 我是真的有點被”原味“震到靈魂深處。
你以為 Fine Dining 就一定要花花草草排滿盤、搞得像藝術展?
不好意思,Li.nu 告訴你:真正厲害的料理,是敢什麼都不遮掩,只把「最好的食材」攤開來讓你直接面對。

這家店很酷,開業才一年就入選臺灣米其林指南,偏偏擺盤不搞浪漫蕾絲,也不玩雕花堆塔,只剩下回歸最純粹樣貌的料理哲學:不裝飾擺盤、不重複多種食材與醬汁,因為夠好吃的東西不需要太多解釋。最高原則是,把土地的味道原封不動端到你面前。

我原本以為「原味」只是個漂亮的形容詞,結果吃到最後才發現,原味是真的可以打動人心,當食材本身就那麼優秀時,少即是多,多反而是浪費。

不誇張,我真的第一次在高雄吃到這種:不是只想給你「好吃」,而是想讓你「懂吃」的餐廳。
Li.nu,不靠花招,卻靠實力,讓人心甘情願點頭稱臣。

餐廳背景介紹

說真的,現在要在世界上混得出頭的 Fine Dining,都要搞到像十八銅人闖關:要融合多國料理技法啦,要有淒美故事背景啦,還要把菜拆了又組回去,好像不燒腦就不夠潮流。但偏偏東京的「Bon.nu」就不跟你玩這套。

這間被老饕封為東京傳奇名店的「Bon.nu」,沒有滿盤花草,沒有華麗堆疊,卻能把一種食材做到讓你懷疑人生:啊原來一顆番茄也能有這麼多小宇宙?

厲害的地方就在於:看似什麼都沒做,其實什麼都做得恰到好處,只為了把單一食材的美味推到極致。

而2024年7月開幕的「Li.nu」就是這家東京本店的海外姊妹店,由主廚李祈睿(Michael Lee)坐鎮,把創辦人来栖けい(Kurusu Kei)那種「只想好好對待一顆番茄、一尾魚」的料理哲學原汁原味搬來港都。

想想也很浪漫:當全世界都在比誰能講出更浮誇的味蕾故事時,這裡卻告訴你:好吃就好,不用太多解釋。

結果更厲害的是,就這麼樸素的Li.nu 於2025年7月入選台灣米其林指南,用的是最「不複雜」的路線,贏得最挑剔的胃。

這種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簡單的風味,真的只要吃一次,就懂。
畢竟,什麼都敢省,唯獨不能省對食材的尊重。

菜單

這次Li.nu為了慶祝開幕一週年,七月特別推出6道式 Tasting Menu,價格只要 $3500+10%,先別被「只要」兩個字嚇到,因為跟它原本的正式菜單 $5000+10% 比起來,真的就像精品包的入門款,讓人比較甘願先咬牙衝一回試試看。

更讚的是,這套 6 道式吃起來大概只需要 兩小時,節奏剛剛好,不會吃到中場開始哈欠連連,也不會搞得像參加馬拉松,可以吃得專注又不累。

第一道|高雄 苗菜

老實說,一開始端上來,我心裡想的超膚淺:啊就一盤沙拉嘛,看起來乾乾淨淨的,應該就是好吃的新鮮菜。吃前面幾口的時候也真的差不多是這種感覺:嗯,好脆,好甜,綿密,好像每片葉子都在秀自己的脾氣。

但吃到後面注意到盤底那個只有聖女小番茄跟法國長棍麵包做的醬汁,我才有一種「喔喔,原來厲害在這裡啊!」的驚覺。

因為沒有一堆花俏醬料,反而是用最簡單的醬,把20種個性張揚的苗菜溫柔地牽在一起,你就能真真切切吃到大自然「此時此刻」的味道,有的帶點小辣,有的回甘,有的微酸,像在跟每片葉子交換眼神。
本來覺得只是在吃一盤健康的沙拉,結果吃到最後才懂,這盤菜厲害的不是花俏,而是敢不花俏。

可能怕客人吃不飽,中間還穿插兩片法國麵包。
但更吸引我的是旁邊葡萄牙Cutipol的奶油抹刀,是捲捲的愛牌呀,使用起來更加心情愉悅。

第二道|萃取 蟹湯

一開始服務人員還特別走過來,很慎重地拿出當天進貨的新鮮三點蟹展示給我們看,還很帥地補一句:「等一下會用這些蟹,在 15 分鐘內,變成你碗裡的湯。」

老實說我心裡冒出的小劇場是:欸欸欸也太趕,這麼短時間真的來得及嗎?

結果真的端上來的時候,湯面乾淨到像鏡子,但一入口就被狠狠驚到,香、濃、又乾淨,不是用奶油或濃湯粉堆砌出來的,而是用火跟時間把蟹味「逼」出來的感覺。

主廚李祈睿的做法也很狂:當天的三點蟹先去掉鰓、肺,只留能吃的部分,然後把蟹殼油煎到微焦,再打碎、過濾。整隻蟹的蟹膏、蟹黃、蟹肉到蟹殼的香,都濃縮在這小小一碗裡。

最厲害的就是這股香氣:不是靠大量奶油或香料,而是純粹「熱」出來的味道,乾淨卻深到不行,好像在跟你說:「這碗湯就是蟹本人最赤裸的模樣,沒有修飾,只有靈魂」。

吃完才懂主廚說的:「只是熱,就夠了。」因為真正的萃取,不是加東加西,而是敢減到只剩最重要的那一口。
真的很像在喝一隻活過的螃蟹留下的回憶錄,一口濃縮精華,全是誠實又傲嬌的海味。

第三道|單純 甜龍筍

這道菜的名字也很有梗:單純。但真要做到「單純」,其實超不單純。

先說最震撼我的地方:主廚是把整支甜龍筍,連頭帶尾整支進貨,完全沒在怕的。雖然在日本,筍是春天限定,但台灣比較幸福,幾乎一年四季都有甜龍筍、麻竹筍、烏殼筍輪番上陣,所以這道菜也才得以成為經典。

看起來像一碗很溫柔的燉飯,但其實背後超龜毛:先把當季的甜龍筍蒸熟後榨成筍汁,再用這碗「筍汁」去煮燉飯。旁邊搭配的筍丁,只煎一面,留住另一面的清甜生味,吃起來就有種一口能吃到生、熟的不同層次,像是從淺綠走到深綠的味道漸層。

最絕的是,主廚認為橄欖油味道太強,會壓到筍的清甜,所以改用米油,最後食材只剩下筍、米、水、鹽,真的少到有點心虛,但味道卻乾淨得驚人。

本來以為會吃到那種濃濃奶油+起司的傳統燉飯,但這碗完全沒有多餘負擔,只留下筍的香、米的黏、還有淡淡的甜脆口感。
吃到最後才懂:原來「單純」不等於單調,而是把所有不必要的都拿掉,只留住最值得記住的那一味。

第四道|土壤 馬鈴薯

這道菜一上桌,我直接笑出來:到底誰會想到要把馬鈴薯包進一顆黑嚕嚕的「土球」裡面? 真的超像小時候去野外控土窯,看著馬鈴薯破殼而出的那一瞬間,食物變得又童趣又莊重。

但這道菜的細節,才是真的會逼瘋強迫症:主廚先把原本種馬鈴薯的砂質土壤混入蛋白塑形成外殼,拿去烘烤,等到上桌後在客人面前用錘子敲碎,才看到裡面那顆被保護得好好的馬鈴薯本人。

接著還不只這樣:主廚還會再把這顆馬鈴薯輕輕捏裂,丟進油鍋炸。因為開口的部分在高溫下會讓水分快速蒸發,炸完就帶著焦香脆邊,但中間依然鬆軟綿密。
吃的時候就會發現,那個焦香跟中間軟糯的口感差,好像在吃兩種馬鈴薯同時演出的雙人舞。

醬汁部分也有小驚喜:主廚用帶有草本香氣的阿根廷奶油做成澄清奶油,味道清新,像是把馬鈴薯的葉子氣味也融進去,讓整道菜不只是吃薯塊,而是吃到「馬鈴薯從土裡冒出來到長滿葉子」的完整感受。

乍看只是一顆土球裡的馬鈴薯,但吃進去才發現:這就是Kurusu Kei 說的「立體感」,單一食材,也能有焦香、綿密、草本、清香,全部在同一口裡跳舞。

真的會一邊吃一邊想:啊,好像也吃到這塊土地的味道了。

第五道|Li.nu 灣本牛

到了主菜上桌的時候,光聽介紹就覺得主廚是認真到有點偏執:光是把牛排煎到最理想狀態,就要花上7個小時,比我熬夜追劇還久。
據說至少得花6個小時才能讓肉質到位,但李祈睿主廚硬是多給它1小時,只為了再多一點完美。

這道牛排為什麼敢冠上「Li.nu」的名字?因為選的肉就不一般:用的是日本 F1 和牛與台灣黃牛的混血,也就是同時擁有和牛的細緻油脂,又保留台灣黃牛的濃郁赤身風味。吃起來就像肉跟油脂的雙主角,誰也沒搶戲。

更變態的是做法:先大火煎到外層焦香,再休息靜置,反覆重複好幾次,去掉不必要的水分,最後形成外面酥脆、裡面粉嫩的完美層次感。

入口的第一秒先是焦脆香,再咬下去就變成軟嫩又保有肉汁的粉嫩口感,像是從堅強外表一路滑進溫柔內心的反差萌。

醬汁也很低調講究:用牛肉邊角料+紅酒+水慢慢熬成,結果最後居然帶有一點像紹興酒的深層韻味,濃郁卻不會死鹹,更不會搶走牛本身的味道,就像靜靜在旁邊陪襯的好朋友。

吃到這裡,我才真心懂為什麼這道菜敢用店名來命名:不靠浮誇,只用時間跟火候去雕刻肉的性格,吃到嘴裡只剩兩個字:服了。

講到這裡,還不得不提 Li.nu 很有個性的另一點:它根本沒有一般 Fine Dining 常見的 Wine Pairing(餐酒搭配套餐)!
一開始我還想說:欸?這樣不會少了點「高級感」嗎?

結果實際上反而更爽:因為 Li.nu 是讓客人自己單杯點酒,想喝香檳、白酒、紅酒都行,而且酒單是有經過主廚嚴選過的好酒,不會出現「嗯⋯怎麼來了一杯喝起來像隔夜的奇怪酒」這種窘況。

這種方式最棒的地方就是:不需要被套餐綁死,今天想要從頭到尾喝香檳也可以,或是主菜配紅酒、甜點再來杯甜白也行。
就好像 Li.nu 的料理哲學一樣,把選擇權留給客人,而不是把「怎樣才對」強加在你面前。

結果反而讓整餐變得更輕鬆,也更能享受「好餐配好酒」的單純快樂,不用擔心記不住侍酒師背後那串太燒腦的酒莊故事,只管挑自己喜歡的就好。

第六道|原始 蜂蛹卵

先坦白,光聽名字我也嚇一跳:「蜂蛹卵?難道真的要端個蜂蛹給我吃嗎?」
結果上桌的是一顆看起來超無害的焦糖布丁,真是讓我鬆了一口氣,也有點被騙得心甘情願。

這顆布丁厲害的地方不只在外表,主角是來自特殊養殖的雞蛋,這些雞可是吃蜂蛹長大的,產出的蛋自然帶著不一樣的風味。更神奇的是,這種蛋根本不對外販售,你能在 Li.nu 吃到,真的是專屬VIP待遇。

主廚李祈睿還透露,做這道布丁超級挑剔,每顆蛋的大小都不一樣,配方糖量、牛奶比例都得斤斤計較調整,目的只有一個:讓布丁口感濕潤,焦糖不搶戲,回歸蛋的純粹黃金比例。

結果這布丁吃起來不像一般濃厚奶香的甜點,而是柔軟滑嫩,彷彿在說:「我是一顆蛋,我就是這樣存在的理由。」

說真的,吃完這道甜點,心裡有點感動,因為它讓我懂得極致的料理,是敢把複雜丟掉,只留下一顆蛋最純真的模樣。

巧克力

小小心得

吃過高雄這麼多家 Fine Dining,Li.nu 真的讓我重新思考「高級」的定義。
很多人(包括我以前)總覺得:花大錢吃大餐,不就該有和牛、龍蝦、鮑魚、魚子醬……這些聽起來就很厲害的東西?還有美到捨不得馬上吃掉的擺盤。好像沒有這些響亮食材,就不算值得那張帳單上的零頭。

但Li.nu 顛覆了我的想像:
它不端那些浮誇的名牌食材,而是用專注與時間,把看似平凡的食材做到極致。如果沒有主廚的解說,你可能真的不會一眼就看出它有多厲害,但吃到最後,你會開始明白:真正的好,是不用靠堆砌,而是敢只留下最純粹的味道。

就像人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都太忙著把自己打扮得複雜又精緻,想證明「我有多好」。可其實最難得也最有力量的,是敢把不必要的拿掉,留下最真實、最簡單卻最深刻的部分。

Li.nu 用料理提醒了我:「真正重要的,不是給人看見什麼,而是留下什麼。」
這是我吃完以後,最深的感悟。

餐廳環境

座位數:吧檯18位。

包廂最多可容納8位

地點真的是隱密又低調,招牌太不明顯,就在IKEA正對面。

晚餐套餐費用

Set Menu 初回套餐:NT$5,000
Set Menu 二訪(起)季節限定套餐:$5,500
2025/07/01起,提供Tasting Menu:$3,500
以上費用不包含10%服務費
座位數:吧檯18位。
包廂最多可容納8位,Chef’s Table 2~4位。

餐廳資訊

高雄市前鎮區中華五路802號。
18:00 – 22:00
日、一公休
07 – 3347810
線上訂位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