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琴姐土魠魚粥 香菇肉燥飯。鹽埕區老店必吃
有些味道,是時間才能沉澱出的美好。
琴姐土魠魚粥,藏在高雄鹽埕區北斗街的一角,沒有張揚的招牌,卻有老饕心照不宣的默契。想吃?得等到週五、六、日的早晨七點到下午兩點,這是老高雄人的早餐時光,過了這幾個鐘頭,就只能等下週。
土豆哥盯著這家店已經很久了,說每次經過鹽埕區北斗街,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可惜,每次要來的時候,它總是關著。那天,我們才剛在附近吃完越龍門的越南河粉和雞飯,準備打道回府,土豆哥又提起琴姐土魠魚粥。都念到這份上了,怎能不來?
星期五中午座無虛席
牆上貼滿了泛黃的報紙,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的美食專欄,一張張剪貼得整整齊齊,述說著這家店的輝煌過往。那個還沒有Facebook、Instagram,更沒有短影音稱霸天下的年代,真正好吃的店,是靠老記者的筆、靠報紙的專訪口耳相傳的。
現在呢?時代變了,媒體一家家倒閉,紙本轉戰線上,大家滑手機看推薦,誰還會翻開報紙細讀?更別說現在短影音當道,三十秒的畫面就決定一間店紅不紅,美食的評價,被流量決定,一碗好湯熬了數小時,卻得在短短幾秒內說服觀眾按讚、留言、分享。
但琴姐土魠魚粥還是站在這裡,沒變。這種滋味,不需要短影音來證明它的好,老饕們自然知道。
菜單
油條土魠魚粥
粥一上桌,光看賣相就知道這碗不是隨便應付的。濃郁的大骨高湯煮出來的湯底,米粒吸得飽飽的,每一口都是鮮美。土魠魚炸得外酥內嫩,放在粥裡泡幾秒,表皮稍微吸收湯汁,剛好介於脆與軟之間,妙得很。裡面還有鮮蚵、豬肉口感很豐富。
旁邊再來幾塊酥炸油條,丟進去泡著吃,吸滿湯汁後,風味更上一層樓。
一口喝下,湯的溫潤、魚的鮮香,像是為一天鋪陳的最好開場白。
燙魚皮
魚皮燙得恰到好處,保留了原始的鮮味,口感Q彈,帶著一點膠質的黏滑感,輕輕一咬,滿滿的海洋氣息在嘴裡散開。沾一點化學味芥末,雖然嗆鼻但好像少了這一點嗆辣就覺得少一味。
煎魚肚
魚肚煎得剛剛好,外皮微微焦脆,一口咬下,魚油爆開,滿嘴都是香氣。這玩意兒要煎得好,可是要有點功夫的,火候掌握得不對,皮就糊了,肉也乾柴。琴姐的手藝,顯然是經過歲月打磨的。
燙青菜
土魠魚飯
土魠魚飯淋上滿滿的香菇肉燥汁。這種搭配,簡直是小吃界的王炸組合,魚的鮮、肉燥的香,兩者合體,味道層次瞬間拉滿。
炸得金黃的土魠魚,外皮帶點微微的脆度,裡面的魚肉還是細嫩多汁,單吃已經夠滿足。但老闆不滿足,直接淋上滷得入味的香菇肉燥汁,滷汁滲進白飯裡,拌一拌,每一口都帶著醬香和魚的鮮甜。這時候再咬一口炸土魠魚,外酥內嫩的口感,和滷汁飯的濕潤形成對比,絕對是大口扒飯的節奏。
這些東西,短影音拍不出來它的用心,得自己坐下來,慢慢吃,才能領會。
結論 時間走得快,老味道還在
這樣一頓吃下來,才發現琴姐土魠魚粥的魅力。鹽埕區的小吃多到數不清,能讓老饕們一等再等,只有真正有實力的店才做得到。而這家,顯然是其中之一。
琴姐的店,只有週末才開,時間沒變,味道沒變,變的只是我們的世界,從報紙時代,走到了短影音時代。可真正的美食,不是幾秒鐘的視覺刺激能決定的,而是靠時間累積出來的口碑。這是一家讓人願意耐心等待、週末特意安排來訪的小吃店。因為美味從來不是唾手可得,而是時間和用心的累積。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北斗街28號。FB。
營業時間: 週五~週日 07:00–14:00
電話號碼: 07 531 0922
一般留言